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观点 » 正文

如何理解中医学所说的内景反观?

282023-10-01 14:18:07

内景返观”一词,出自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奇经八脉考》一书中,他说:“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说,脏腑内景和经络隧道,只有通过某种修炼的人,才能内视(返观)体察认识到。《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真人”能“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至人”能“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

标签: sdf

内景返观”一词,出自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奇经八脉考》一书中,他说:“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说,脏腑内景和经络隧道,只有通过某种修炼的人,才能内视(返观)体察认识到。《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真人”能“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至人”能“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晋代医学兼道家葛洪在其代表作《抱朴子·内篇》中也提及内视,曰:“反听而后所闻彻,内视而后见无朕。”(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但是要想谈清楚这个问题并且使人信服,恐怕还得从经络形成时代的道家认识论谈起。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早就认为人认识客观世界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为学”即外求的方式,它是建立外界世界的抽象概念,然后用一些公式、推论来使概念之间发生联系,来推测并认识人们所要认识的客观世界,这也是西方人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另一种是“闻道”即内求的方式,不是建立在形成概念并在概念之间进行推理的基础上,而是通过一种东方人所特有的修炼方式而实现的。我们可以把“为学”和外求的方法称之为理性的方法,“闻道”或内求的方法称之为非理性的方法或直觉方法。这是中国(东方)与西方的认知方法最明显的不同。  以老子为代表的直觉主义者认为,人若常处在有欲的状态,便只能通过感官接受到鲜明昭著的事物之信息,也可说此时是通过理性意识来认识事物。而人若常处在无欲状态,“玄览”(即后来医学认为的经络系统)便可接受到深远莫测的“常道”之信息,也可以说是通过潜在意识和非理性意识来认识事物。由此可见,感官和“玄览”都是接受信息的渠道或称之为信息接收器。所不同的是,感官只能接收到来自外界的信息,而“玄览”则不仅能接受外界的(微弱)信息,同时还能接收来自体内的信息。  如何充分发挥“玄览”的职能,老子认为应该进行“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的修炼。修炼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排除杂念,收视返听,使内心和大脑保持一种虚明的状态,这种虚明的状态可使“玄览”接收到更多的,平常不易被人感知的来自体内的信息。美国某大学建立了一个完全隔音的实验室,任何人进入此室后,不一会儿就能清楚地听到自身各种机能活动发出的特有声响,并明显地感觉到许多平时根本无法察觉的机能活动,如血管中血液的运行等。这时的实验对象并不一定处于“修炼功能状态”,只是由于外界环境的绝对安静,试验对象处于被动入静状态,从而使平常掩盖了的、人自身较强的自我感知能力部分地显现出来。这同主动入静的修炼状态有类似之处。  现代脑电图测试表明,修炼入静之时,人的大脑并不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而是呈现出一种更加有序的活动状态。澳大利亚著名神经生物理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约翰·艾克尔斯,近年来致力研究人脑和精神活动。他认为人脑的精神细胞学物质实体构成第一世界;人的自觉精神——思维活动是第二世界,后者定位于联络脑的微型组件(即大脑皮质柱状物),当它对精神世界开放时,就产生了思维活动。他说:“允许这种联络以两种作用方式发生,如果我们把这种类比伸展得很远,我们就可以用这样一种方式把这种微型组件比做无线电发报机和接收机,它所起的作用,不仅是发报给自觉精神,而且也接收自觉精神”。根据这一假设,既然大脑微型组件的功能类同于发放和接收机,那么,修炼状态时处于高度有序状态的大脑微型组件,“功率”和“灵敏度”都将显著增高,此时能接受和影响体内的信息,并获得相应的知识,也应该是比较可以理解的。  当人通过修炼而处于一种虚明状态时,人体的“玄览”便处于一种开放状态。现代有人用诱导入静法,可使常人变为经络敏感人,成功率达88%。而修炼有素者不仅仅是使内心或大脑处于一种虚明状态,而且还要配合意念、呼吸等方法,即《老子》所说:“虚其心,实其腹”,则气“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尽)”。“虚其心”即是大脑处于虚明状态,“实其腹”即是通过意念、呼吸的配合,使真气聚集于腹部(丹田)。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气在丹田聚集充足后,真气便会在其开放了的通道(即经络)中运行。历代许多古籍书中记载着修炼者进入“虚明”状态时能清晰地体察到自己的“内气”的运行情况,沿任督两经环行,称为“小周天”;连十二经脉环行,称为“大周天”。近几十年来中国国内对一些人的诱导资料结果表明,被诱导为“经络敏感人”后他们能明显地自我感知循着经络的各种异样感觉变化,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中医学和经络学知识,也未经提示,但他们根据异样感觉所描绘出的线路,却与经络理论中的记载基本一致。这些理论和事实提醒人们,关于经络的认识和发现,很有可能主要是通过中国人独有的直觉思维及“内景返观”的方法获得的。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指出:“我认为用复杂性科学的观点来看中医的经络和气是非常合适的。经络和气的问题在20世纪已经开始研究了,但是由于科学的局限性,复杂性科学发展也没有认识到上述的几个要点,所以大家都在努力找经络在什么位置,经络的实体是什么,气是什么东西,实际上这个方向是错误的,大量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很可能并没有直接对应于经络和气的物质。西方解剖学与中医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此。解剖学发现不了经络和气,气实际上是大量细胞和器官相互配合和集体组装形成的一种态势。”

其实,“内景返观”或“返观内视”与所谓“六通境界”、“六根互用”一样,都是是中医理论产生的渊源,是认识中医的天梯。在中医看来,气功、特异功能与中医理论是一脉相承紧密联系的,因为“气”与“气化”是中医理论的精髓。气功实践不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源泉,而且是中医临床的基础与精华,所以《黄帝内经》把“养身”、“治神”、“守神”等气功内容放在高明医生即所谓“明医”的必备条件之首。

昔日之中医大师如扁鹊、华佗、张仲景陶弘景、葛洪、孙思邈、李时珍等,都精通气功,具有遥视、透视的功力。因此,有人认为这是中医“上工”们所必须修持和具备的一种特殊能力和素养。时下,有人认为是“理性思考”和“精密实验”的所谓“内证实验”之“内证能力”,而不同于现代医学的“外证实验”之“实际操作”。也有人认为,其实就是道家所谓的“胎息法”,人一旦进入到“胎息状态”,“心明”的状态也就自然产生,即王守仁先生“心学”中的所谓“心明便是天理”了!原来人欲便是天理,理由心生,吾心即是便是理哦,无心外之物,无心外之理,心即是理,理即是心,茅塞顿开

据修练气功的中医师们所说,练气的功夫是通过一定的呼吸方法与意念活动紧密配合,激发真气的产生。真气充足后,意守部位即可产生热感,到一定程度时,热感即会沿一定线路运行。尔后意念紧紧跟随热感运动,亦步亦趋,此即修脉之功。一般是先通任督二脉,随后奇经八脉,十二经脉等均可一一体察出来。进一步练功,对人体的内脏活动、七情变化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亦可体察出来,练功所体察到的真气运行的路径就是所谓经络。周身的各种变化就是气与气化,气行五脏六腑之间,所以是气化功能之脏腑,而非实质形态之脏腑。肝为厥阴风木,始于一年之春,主升发,左升右降,肝升肺降,故肝气行于左而主升,而非肝之形态实质在右……,这一切统称为“内景”

有造诣的中医大师正是通过气功实践对“内景”的观察,获得对人体经络、脏腑、气化以及疾病和疾病防治等等一系列的较为完整的认识,然后上升为所谓理性认识,这样得来的知识称之谓“内求”。经过所谓练功实践与医疗实践的印证探讨,建立起经络、脏腑的气化论、运行论、整体论以及正邪论、求属论、辨证论治等等,而最终形成了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不少学功者,都知道意守下丹田,却不知道意守二字实际上就是运用两眼神光返观内照。内视就是眼光和意念合在一起,然后,意在哪儿就观哪儿,意在哪个穴位就观哪个穴位。

  返观内视是通往高层次修炼的必经之路。盲修瞎练者不知其中的奥秘,他们把体外看到的一些光看作是很神奇的事,贪练不舍,而没有把功夫用到返观内照上来。气功修炼的高层次是出阳神,阳神呢,它由气光胎修炼而成,而气光胎也就是古人讲的“道胎”,它是以气光的形态表现出来。而这种光是一种内光,是一个能量。这种光的产生,必须是由意念和气相交合才能出现这种光。所以说,返观内视不仅是往里面看的问题,而是把你的神觉、意念带到了相应的穴位。李时珍曾讲过“内景隧道,唯返观者察之。”不返观就没有内视功能,没有内视功能也就难以了解人体的经络、穴窍情况。“为医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更重要的是,进入不了高层次,难达彼岸。所以古人说:“彼岸非遥,回光返照既是”。只要在内守的时候,抓住返观内视,就可以很快出现光感,就可以一步登堂问奥。不经过返观内照,也很难出现天眼功能。

  两眼神光的作用是由两眼在人身体中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机在目”,“人之神,发于目”。从中医学观点看,五脏精华皆发于目,练功中无论是采取、交媾、烹炼、沐浴、温养、结胎和脱胎,无不靠两眼神光观照自身,这是因为目到意到、意到气至的缘故。

  好贪看外光于两眼之前,为学功人的通病,越贪看此光、欣赏洗光,你的元神之气就日益消耗。练功后,两眼不是神光焕发、视物清晰,而是两眼昏花、视物模糊、弊端立现。

修练气功是否能实现“内求”观察到“内景”?中医的回答是非常肯定的。且不说气功经典著作,如《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中的记叙,历代不少医家对此也是十分肯定的。《圣济总录》中写道,“闭目内视,五脏历历分明,知其所处,然后五脏可安……视表如里,亦能驱五脏之神,为人治病”。李时珍在其所著的《奇经八脉考》一书中说到,“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察照之”。意思是说,脏腑内景和经络隧道,只有通过某种锻炼和修养,如修炼气功、禅宗静坐的人,才能“返观”或“內视”体察认识到。所以气功训练有素者,入静程度较无功者深得多,而且由于练功充实了真气,增强了真气运行,敏锐了内部感触机能,因此,在所谓有造诣的中医大师看来,察知所谓“内景”是完全可能的事。

不仅如此,通过气功的锻炼激发、强化了人体内在潜力,还能获得异乎常人的智能。以达到“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神通漏尽通”的“六通境界”,以及“眼、耳、鼻、舌、身、意”六者即六根清静之潜能均可以互相渗透乃至相互为用的“六根互用”。从而进入到“练气化神,入神出化”的境界,此时即进入了所谓“特异功能态”。于是乎,出现超视觉、透视、遥视、意识传感、意识致动及其他等等超感觉的功力。到了这种境界,具有气功、特异功能的中医师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可以无所不为了!

中国医学史上,不乏“望而知之”、“闻而知之”、“神乎神”、“识未病”、“治未病”的“神仙”、“圣人”和“上工”。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记载了扁鹊为齐桓侯诊病的故事〔《韩非子》中又记为蔡桓公〕。扁鹊能察知齐桓侯有病,始在腠理,隋着时间的转移而入血脉、肠胃、膏盲。齐桓侯不相信也不肯就医,最后应验了扁鹊的诊断不治而亡。

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中曾记载了张仲景第一次见到文学家王粲〔即建安七子之首王仲宣〕时,就对王粲说:“你已经患病了,应该及早治疗。如若不然,到了四十岁,眉毛就会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会死去,现在服五石汤,还可挽救”。可王粲听了很不高兴,自认为没什么,便没听他的话,更不吃药。几天后,张仲景又见到王粲,就问他,吃药没有?王粲骗他说,已经吃了。张仲景认真观察一下他的神色,摇摇头,严肃地对王粲说:“你并没有吃药,你的神色跟往时一般。你为什么讳疾忌医,把自己的生命看得这样轻呢”?王粲始终不信张仲景的话,二十年后眉毛果然慢慢地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死了。

两案可谓异曲同工,故事雷同,都是“望而知之”的“透视”功力和“讳疾忌医”的“规劝”故事!

所以说,气功、特异功能对中医理论的产生与形成,以及在中医诊断与治疗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精深的气功造诣可使中医的诊、疗技术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早先就曾经多次说过,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理论应结合进行研究,並希冀通过对三者的研究而形成人体科学,实现中医现代化,乃至产生医学科学革命和科学革命。 总之,在中医看来,人体罹患,症象万千,病名繁杂,究其要旨,不外是阴阳失调、脏腑失衡、六淫外感、七情内伤所引起的气血运动乖乱。因此,中医治疗疾病就是启动、调整患者的气与气化并使之恢复正常。中医治病方法虽然很多,其主旨无非是祛邪、扶正、燮理阴阳,终至使乖乱的气血恢复正常。所谓药物治疗只不过是通过药物的四气五味的适当配合,来恢复气血的平稳。《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五味阴阳之用何如?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咸味涌泄为阴。六者……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又说:“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气血正平,长有天命”。寥寥数语,把中医所谓治病用药的原则、模式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而使用针灸、气功、导引、按摩等方法治病,显然是通过经络以启动人体内气达到治病的目的。《黄帝内经·灵枢》中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历代气功书籍中也大量记载有气功师体察并引导自已的“内气”运行全身“大、小周天”,以致能引“气”至病所,通过“气”来治病。

甚至还有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神州大地名噪一时的严新、赵学忠、张香玉张保胜、张宏堡等等所谓气功大师,能给病人发放“外气”治病的。

这种使用“内气”、“外气”功力治病的方法,至今仍然还在民间沿用流传。

在所谓“自然国学”家看来,“中国人有内向思维趋向。长期以来,通过体验、直觉和自我调控,对心性即精神作了大量研究。在很多方面和很大程度上,中国人借助内向思维,即内省来达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内体领悟和对外观察被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思维方式和由此而形成的基本观念,决定了中国人在认识世界时,偏重综合而不是分析,直觉而不是归纳,取向比类而不是逻辑推演,整体观察而不是分割实验。注重研究的是世界和万物的生成、演化和持续,而不是其实体构成及其空间展开”〔见《自然国学宣言》〕。因此,作为自然国学之主力军的中医对人与人的疾病的认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亦然如是。

可见,“中医理论”是其创造者中国古圣先贤们通过内省、顿悟的“内求”形成基本观念而后上升为理性认识所形成的。并非是什么中医临床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更不是广大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创造发明。可如今的“国医大师”、“名医诸宿”鲜有娴于此道者。他们不是表示要好好“虚心学习”,就是心存犹豫将信将疑,或是斥之为“荒诞”、“迷信”,看成可望而不可及的“唯心”。自己没有真实的体验,大家也没一致的认识,于是乎只好如法炮制依样画葫芦了。M老先生毕竟是新中国培养的新一代“中医教授”、“名老中医”,下一轮的“国医大师”,真正的共产党人,始终没忘自己的“信仰”与“宗旨”。跟那诸多的中、青年中医教师和研究生一样,所深信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知道这社会所需要的不是盲从和迷信而是理性的思考,从冷静的思考中作出自己客观的判断,自然不会相信“内景返观”那一套神乎其神的东西!

其实,中国古圣先贤们聪明得很,只需看看《灵枢·经水篇》、《灵枢·胃肠篇》等等经典的记载,就知道他们早就把这“人体黑箱”打开过了,并进行了真实意义的“内求”。兴许也打开过猪、牛、羊乃至能够站起来的猩猩、猿、猴等动物的“黑箱”,进行过“类比”,早已形成了“脏腑经络”的概念;仰望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经纬之度,将人比附为一小宇宙、小天地、小地球,得出人之气是循“大、小周天”而运行的,以及《灵枢·邪客》所谓“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的“外求”类比述说,最终形成“经络”的概念。

可见,中医理论是通过“感觉”加“类比”的认知方法去认识人体脏腑、经络、气化功能、相互联系和运行路径乃至形态,其实在人们心目中早已有了脏腑、经络、气化运行的所谓“构图”和“心证”,只是过于粗糙和浅陋,没有现代医学那么精细和科学罢了。犹如小学生们考试时作弊,先就偷窥了教科书上的内容,知道了答案的大概,只是不愿承认罢了!

这“经络”,人们虽可“感觉”得到,但始终无法在人体身上寻找得到并看得见。有人却辩解说人体的“经络”,人活着有,死了气门闭了,“经络”就没有了。可令人不可思议而又十分奇怪的是为什么气门闭了,具有气化功能的所谓“脏腑”却都还在?只是唯独少了“三焦”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现代医学的“人体解剖学”基本源于尸体解剖,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是从一把刀开始的,是典型的“内证实验”,而不是某些中医所说的所谓“外证实验”。它给现代医学提供了大量科学客观的依据。人死了,所有功能自然会消失,但人体的组织器官是不会马上解体消失的,得有个缓慢的过程,“脏腑”既没马上解体消失,“经络”何以能马上解体而消失!

毫无疑问,所谓“内景返观”,是先有了“感觉”加“类比”和“外求”加“内求”或者“内求”加“外求”的认知,形成了意念中的初步“构图”和“心证”,因而才具有了所谓“内景返观”的“内景”,从而达到了所谓“返观”与“内视”的目的,即形成了所谓“脏腑内景”和“经络隧道”的中医理论。是“借助内向思维,即内省来达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内体领悟和对外观察被很好地结合起来。”

从方法学角度而言,其与西方主流的“还原方法”似有不同。表面上,它是古圣先贤们进行特殊的气功、特异功能训练中一种能力和素养的“内求”,所谓“理性思考”和“精微实验”的“内证实验”。而实质上,可以肯定的说是先有真实意义的“内求”的“心证”然后加“外求”的“构图”,才有了“内求”的“内景”和“内视”。是“先求诸于内,后类比于外”或“先求诸于外,后类比于内”混合的认知方法,是一种十分粗糙的“还原方法”加上了“神秘色彩”的产物。可见,所谓“内景返观”或“返观内视”,其实早已将对人体的“内体领悟”和“对外观察”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只不过是为掩人耳目故弄玄虚所玩弄的把戏而已,未免太过虚假了。

  总之,“内景返观”及道家内求法在中医学中应用而逐渐成为中医学独特的认识方法论之一,它为中医学提供了许多独特的知识。充分发挥、利用和研究这一独特的认知方法,使它重返科学舞台,更好地认识自我和自然,对研究经络学说和发展中医学无疑都将起着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本站网管,谢谢。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