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有点笼统哦。
为了得到优质的幼犬,繁育者纠结繁殖计划。这只母犬配谁家的公犬可能成功?他们的血系合不合适?在这种问题上纠结和焦虑,是他们和非专业繁殖人之间最大的区别之一。
合理的繁殖搭配通常同时考虑多个因素:
1、什么特征是要消除的?
2、我的狗缺少哪些该有的特征?
3、什么特征是需要从候选对象身上消除的?
4、候选对象缺少哪些该有的特征?
5、这对组合值得繁殖吗?
每只狗都有你想要的特征和不想要的特征,通过繁殖搭配得到想要特征的同时,也可能给你的血系带来不想要的特征,这对组合值得冒风险吗?这是个权衡利弊的过程,繁育者要做出决策。
下面,我们把犬舍的种犬缺陷评估做一个要点来讲一下。

在纯种犬的世界,狗狗的专业繁育遵照的是犬种标准。标准即对某个犬种的理想类型的文字描述,通常包括外观结构、性情、步态、被毛、尺寸,以及哪些特征是不理想的,哪些属于缺陷(faults)。
谁都不喜欢缺陷,可能连这个词都反感。曾在知乎上看到有人问犬种缺陷是什么,回答问题的大神说,有缺陷的狗是残次品,不能比赛。残次品?不能比赛?我觉得这里面有些误会。
在犬种标准的专业语境中,“缺陷”不表示有缺陷的狗不能成为很好的伴侣,也不表示“残次”,他们的生命和所有狗狗一样有价值。
由于犬种标准是繁育者努力实现的“标准模型”,不利于犬种模型的特征根据其带来的不同影响,被定义为不理想或缺陷。犬种标准中缺陷仅仅表示,不应该选择有缺陷的狗进行繁殖,除非狗的理想特征更具价值,且缺陷可以被消除。

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狗。标准规定的缺陷有大有小,小问题容易纠正,如某些犬种的毛色或毛质。大问题一种是“削弱品种的整体特色”,另一种是影响犬只工作能力的,比如,疾速奔跑的犬需要灵活柔韧的背部,太拱或太平的背都会限制狗的速度,所以会被视为缺陷。其他大问题还有性格方面,有攻击性的狗属于性格缺陷
。
裁判在结构展上执行审查工作,考量缺陷是犬只综合评估的一部分,因为犬展的目的之一是挑选并奖励犬种的最佳代表,帮助繁育者筛选适合的种犬,有一个严重缺陷或多个小缺陷都会影响狗的成绩。但实际上,“鹤立鸡群”和“鸡立鹤群”的情况都很少,大部分水平接近,有优点也有不足。

怎么判断某个缺陷对狗的影响有多大?哪种缺陷不适合繁殖?虽然没有一条全犬种通用的规定,但下面的方法可以帮你梳理思路。
先把一种狗可能出现的缺陷分成三类:
1、现在的用途:这种狗现在用来做什么?看家、护卫、牧羊、导盲犬、警犬、飞盘狗?
2、过去的用途:这种狗最初的用途是什么?
3、美学/外观功能:不好看、没气质、不威猛?
然后逐一分析,能不能在繁殖搭配中消除掉这项缺陷,难度多大?不仅现在这代,也包括未来的几代。根据消除缺陷的困难度给缺陷分5个等级:
1、轻微:非遗传性的问题,如错误的美容方式、后天造成的外伤或破损;
2、较轻:很容易在一代中消除,且以后不会再出现;
3、难:用严格的繁育计划,可以把缺陷出现的概率控制在低水平;
4、严重:需要相当的严格和谨慎,在未来几代逐渐消除缺陷,成功的后代也要密切观察;
第一步+第二步用表格的形式体现,大概这样(举例不对应任何犬种):

为什么梳理缺陷?因为目的性促使人提高学习效率。绘制这样一个表格,要了解标准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有足够的繁殖和遗传知识和经验,还要有推理和判断能力。
你在狗身上看到的是性状,虽然是性状直接与环境作用,但性状不能直接传递给后代,遗传和变异的信息单位都是基因,所以你筛选的对象也是基因,给各种缺陷划分难度依靠的是你对犬种、对遗传的理解。
第二是提高繁殖计划的成功率。评估种犬时既要对比想要的特征,也要考虑不想要的特征,应该选择那些适合推动种群发展的狗进行繁殖。

前面说过,犬展在过去起到帮助繁育者选择种犬的作用,今天情况已经变了,有些适合繁殖的种公或许不够出众。因为犬种标准是不可量化的,审查员对标准的理解取决于他对该品种的认知程度和个人品味。然而这也正是犬展的特殊性,人和狗在活动中一次次成长,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专业繁育者希望把心中的理想变为现实,今天说的“缺陷分类方法”可以和谱系分析法一起用来评估种犬。对犬种的理解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如何从种群发展的角度看待缺陷,用什么样的顺序给缺陷定位才算恰当,可能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以上。